“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柜,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緝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買櫝還珠”的故事,我想大家都聽說過,故事中的匣子自然是“喧賓奪主”了,楚人賣珠最終也免不了“舍本逐未”的尷尬了。然而這個幾千年前《韓非子》中敘述的故事,在我們今天仍然不時重演。話說上海辦公家具業也有這么一個“買櫝還珠”的故事。
從大眾辦公家具到小眾辦公家具的轉變
在上海辦公家具形成期階段,辦公家具材料主要以天然材料為主,如木材、竹藤、石板、金屬等。當時,社會上的紅木資源不像現在這么稀缺,還是比較豐富的。再加上紅木材質硬,不易變形,耐磨蝕,外觀漂亮,逐漸成為辦公家具的主要材料之一。
明朝可以說是紅木辦公家具發展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經久耐用的實用性和雋永高遠的審美趣味成為制作辦公家具主要的衡量標準。清朝隨著工藝水平的提高,辦公家具設計力求華麗,使用了金、銀、玉石、珊瑚、象牙、琺瑯器、百寶鑲嵌等不同質材。這一時期的辦公家具過分追求奢侈,不免繁瑣累贅。清朝末年,由于紅木資源的日漸稀少和制作成本的增加,到上世紀的中后期,紅木辦公家具在市場上就更少見了。最終,從曾經的大眾辦公家具變為小眾辦公家具。
奢侈品、珍藏品的身份代表
在現在的上海紅木辦公家具市場上,紅木辦公家具的使用功能大大地退化了,加上部分炒作,已然成為收藏品。從使用到收藏,從收藏到投資,從投資到投機,再到炒作,紅木辦公家具市場表面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興盛頂峰,實質上去慢慢陷入衰敗的低谷??偨Y紅木辦公家具的發展史,無不是“買櫝還珠”的現代版。如今的紅木辦公家具收藏的“匣子”已經超過了紅木辦公家具使用的“珍珠”。
去年10月,在佛山市順聯家具城舉辦的第八屆紅木辦公家具藝術博覽會上,一組名為《盛世年華》的紅木辦公家具價值達到了1.8億元,迅速刷新世界吉尼斯登記的4000萬元最大紅木家具記錄,賺足了大眾的眼球。如此奢華高調精致的《盛世年華》,無疑是“買櫝還珠”的典范。1.8億元,誰家要是將這套紅木家具買回去使用,坐著都得小心翼翼的。這套《盛世年華》紅木家具最終的歸宿不是珍藏就是用來投資......然而這必然失去了作為家具的本身的意義。
接觸過紅木辦公家具市場的,無不說紅木辦公家具水很深。之所以認為紅木辦公家具市場充滿神秘充滿懸念,是因為現代人無法給紅木辦公家具一個很好的價值估量,沒有一個規范的衡量標準。一會將紅木辦公家具捧上天,一會又將紅木辦公家具摔下地。部分紅木辦公家具一度像賣菜一樣論斤來賣。曾經某辦公家具廠打上這樣的標語:紅木辦公家具以出廠凈重計價,按公斤銷售。按材質不同,如越南黃花梨、小葉紫檀、老撾紅酸枝、非洲雞翅木,各等材質每公斤賣多少錢,明碼標價。
紅木辦公家具真正的歸宿絕不是甘當奢侈品,紅木辦公家具自身的實用價值和歷史痕跡決不能被商業資本運作抹去。對紅木辦公家具真正價值的評估最終還是要回歸消費者。在繼承傳統紅木辦公家具歷史文化和工藝的同時,如何讓紅木辦公家具越來越貼近生活、靠近民心,或許是上海紅木辦公家具廠家最需要考慮的問題。隨著紅木辦公家具新國標的施行,人們期盼著紅木辦公家具能夠走上一條回歸現實生活和理性消費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