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上海辦公家具企業被爆出因環保問題被處罰,8月2日上海環保局開給上海某家辦公家具公司的行政處罰書中顯示其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被環保局處以“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三十日內改正,處以3萬元罰款”決定。
一直令人憂心忡忡的環保問題,落到實處的處分著實讓人喜出望外。但隨后企業“信誓旦旦”的回復也的確讓不少人心涼了半截。XXXX企業相關法人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公司的油漆產品正準備遷出上海,在上海的生產線將重點放在免漆產品上,已達到環保部門的要求。”
古人有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按理說,企業信誓旦旦的整改決心當受到贊揚才對,又何來心涼之說?仔細想之,確實如此。
首先,企業在回復時明確表示:油漆產品生產線正在遷出上海。這不免讓人心生疑慮,難道環保法律僅僅只是滬上人士才能享受到的福利嗎?油漆產品遷出上海,在上海的生產線重點放在免油漆產品上。這很容易讓人誤解為是要將上海與其他城市割裂開來,上海不接受的污染就可以輕易“丟棄”給其他城市。上海辦公家具品牌領導者——碧江家具想說的是,上海只是中國眾多城市中的一個,環保對于任何一個城市來說都應該是平等的。換而言之,這與產業轉移性質又相區別,至少中、西部地區在產業轉移中接收污染的同時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遷出污染這樣的抉擇對于上海來說是善舉,但是對于遷入地來說,除了增加當地的污染并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意義。如若哪一天遷入地也實施了相關法律,企業是不是僅僅再尋找另一個遷入地就簡單完事?打一槍換個地兒的做法真的是有效之舉嗎?
其次,“環保部門對于企業的環保違法行為抓得越來越嚴格......企業將遵循環保法規和條例,達到相關標準要求。”字里行間無不讓人讀出這樣的訊息:之所以要保重環保,是因為環保部門監管嚴厲,并非企業自身出于社會責任的考慮自覺為之,頗有被逼梁山的無奈之感。作為一個由責任、有擔當的企業,在考慮自身經濟效益的時候,也應當充分考慮相應的社會效益。環保戰是一個持久性的戰略,如果企業對于環保沒有自覺意識,總是需要國家拿著法律的“棍棒”在后面追打,或者只是在法律的強壓之下敷衍了事,對于解決環保問題來說無異于是杯水車薪。
在上海辦公家具品牌領導者——碧江家具看來,要說根治污染,其難度對于企業來說是不言而喻的,但必須要擁有這樣的信念。信誓旦旦的承諾之后,如果沒有實際行動的付諸,真心假意一眼便能揭穿。如果每個企業都有壯士斷腕的決心,相信環保之舉并非是雷聲大雨點小的笑話,反而將會是一場漂亮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