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很多行業都能夠得到體現,在辦公家具領域,中華文化也得到了集中的體現,明代辦公家具線條流暢,清代辦公家具雕飾精美,我們廣大采購辦公家具的客戶一定要加以了解,同時生產辦公家具的廠家也要在這些風格上推陳出新。那么辦公家具文化如何傳承和創新?
無論明式家具的線條流暢,還是清式家具的精美雕飾,都是通過經典的器形制式、雕刻的人文故事,承載著中國家具深厚的儒雅文化內涵。明清家具的儒雅實際上是中國木匠和文人在構造器物過程中的一種文化傳承。明清家具在造型、材料、裝飾、工藝上都體現出匠人和文人特有的文化追求。自然而高逸、典雅而委婉、中和而含蓄的意味,折射出一股濃郁的書香氣息,直至影響到現在,又有新時期的創新。當下無論傳承創新“京作”的雄渾厚重,還是“蘇作”的精巧細膩,“廣作”的開放包容,都體現著“聰慧好古”和推陳出新。
中國木匠在諸多工匠中,一直以精工制作著稱。無論是魯班這樣的大師級木匠,還是建造過故宮這樣的世界級建筑杰作的民間大木匠,抑或建造人民大會堂中精美木作的優秀大木匠,直至當今以農民工技師為主體的大木匠,他們建造的一座座宏偉的木制建筑和制造的一件件精美的木器家具,堪稱當代杰作。大木匠們選料精當,設計精巧,制作精良,直至榫卯牢固,紋飾精美,舒適耐用,即使當今使用木作機器的精工制作,也都體現著中國大木匠精益求精的文化傳承與創新。
如果說傳承是對前人文化成果的回顧,創新便是在科技信息化時代中的大膽前行。傳承與創新如影隨形,標新立異,互促共進。傳承與創新是中國家具得以延展和維新的思想根源。今天,繼承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仍然是明清家具旺盛不滅的生命力。明清家具創造了寧靜、疏朗、獨具特色、深邃的家具文化藝術,今天明清家具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一定意義上反映了這一儒雅文化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推陳出新。
傳承與創新猶如沃土與大樹的新芽。傳承是大地承接了熟透而墜落的果實,不斷進化為肥沃的土壤;創新是根系飽吸土壤的養分經過樹干的消化吸收后,在和煦陽光的普照下,大樹萌發出全新的枝芽。明清家具藝術中蘊藏的藝術內涵和審美意境,唯有仔細品賞才能準確把握。這需要中國大木匠長期暈染和吸納,融入以心,內化為本,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并沐浴中國現代的科學思想,融入現代人的社會生活。新時代明清家具創新在繼承中國儒雅文化品質的同時,突顯現代的科學精神和技術進步,以開拓的功能形式和獨特的魅力,展現出新中式的中國家具文化。
由于工業革命和社會文明的差異,歐洲人早在18世紀就對中國的明清家具產生了濃厚興趣。究其原因,主要是歐洲人對工業革命后各種中斷的優秀手工藝進行反思,并開始重視精致的手工藝品。典型代表是德國包豪斯學院的設計理念。同時,歐洲人受現代理財觀念的影響,往往把家具藝術品收藏作為一種現代投資手段。
20世紀初,歐洲工業革命中機器制造的猛烈沖擊,使歐洲家具制造的傳統手工工藝體系不復存在,以機器和流水作業生產出來的家具充斥著市場。但有一些優秀的設計師很快意識到農業文明時代千錘百煉的手工藝中包含著杰出的設計思想和精湛的手工制作技藝,是現代工藝生產所不能取代的。遍布的機器制造和精致手工藝的快速消失,喚醒了人們對經典傳統手工藝的保護和傳承,從而促進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創建。
以上就是辦公家具文化如何傳承和創新的一些介紹,相信大家對辦公家具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現代辦公家具的發展,離不開傳統的辦公家具的經驗積累,傳統辦公家具要得到發展,也需要新觀念的融入,這樣辦公家具和辦公家具的文化才能夠得到傳承和創新,希望大家能夠引起重視。
本文出自碧江家具官網(www.houhaiinn.com )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